搜索
搜索

04
04

04

3
3

3

2
2

2

您的位置:
首页
/
/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通知》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通知》

【概要描述】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从高度重视测量标志保护、认真履行保护职责、实行分类保护制度、完善委托保管机制、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探索创新举措等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测量标志保护工作。就《通知》出台的背景、当前测量标志保护工作面临哪些突出问题、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等问题,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采访并作了解读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通知》

【概要描述】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从高度重视测量标志保护、认真履行保护职责、实行分类保护制度、完善委托保管机制、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探索创新举措等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测量标志保护工作。就《通知》出台的背景、当前测量标志保护工作面临哪些突出问题、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等问题,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采访并作了解读

详情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从高度重视测量标志保护、认真履行保护职责、实行分类保护制度、完善委托保管机制、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探索创新举措等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测量标志保护工作。就《通知》出台的背景、当前测量标志保护工作面临哪些突出问题、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等问题,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采访并作了解读。

 

测量标志保护面临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保护不力等问题

 

  测量标志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测绘工作者历时数十年,建设了百万座各种类型和等级的测量标志。这些测量标志在维护国家测绘基准安全,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测量标志除长时间受风雨侵蚀,以及山洪、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影响自然损毁外,遭人为破坏的情况也十分严重。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测量标志因水利、交通、城建等工程建设遭损毁失效。同时,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快速普及,天文大地点、三角点等传统测量标志逐渐被卫星定位基准站替代,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测量标志保护的内容和必要性认识上不统一,导致各地对测量标志保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保护不力,严重影响了测绘活动的开展。

 

  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调研发现,当前测量标志保护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损毁严重。各省份近10年普查测量标志12.3万座,状态完好的有8.1万座,纳入普查的测量标志损毁率达34%。二是工作弱化。近年来未在全国层面对测量标志保护作出统一部署,各地巡查、维修、保管职责未落实好,测量标志现状不明,经费投入不足,对损毁测量标志的行为处置力度不够,用地保障问题难以有效解决。三是能力不足。缺乏全国统一的测量标志保护管理平台,管理手段落后,基层缺乏专业化管护力量。四是法规滞后。现行法规部分条款与实践不符,制约了测量标志保护工作改革创新。

 

既解决急迫问题又立足长远,分步推进保护工作

 

  当前,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亟需从工作实际出发,创新工作举措,提升保护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2020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测量标志保护机制”。为尽快解决测量标志保护工作面临的急迫问题,又着眼长远逐步完善工作机制,自然资源部将分步推进测量标志保护工作。

 

  针对当前测量标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尽快研究出具体工作举措,部署近期工作,着手解决当前问题,扭转测量标志保护工作不断弱化的局面。为此,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通知》。

 

  针对用地保障、义务保管制度以及法规滞后等短期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自然资源部将在支持各地探索创新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制度等顶层设计研究,推动法规修订,逐步构建制度完善、机制健全的测量标志保护体系。

 

压实地方保护责任,提出分类保护机制

 

  该负责人介绍,《通知》针对当前测量标志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属地化为主的分级管理机制,提出了分类保护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了委托保管机制,通过建设全国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能力。《通知》还提出鼓励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开展测量标志保管激励机制、用地保障机制研究等方面的探索。具体举措如下:

 

  进一步明确属地化管理。法律法规赋予了测量标志设置地各级人民政府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保护测量标志的职责,但并未明确和细化具体职责分工。《通知》明确将国家级测量标志纳入属地管理,并细化了自然资源部、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具体管理职责。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提出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具体职责分工。

 

  提出分类保护机制。尽管我国20世纪建设的天文大地点、三角点等已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普及而逐渐失去使用价值,但仍有大量的水准点、卫星大地控制点等测量标志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在充分考虑测量标志保护的必要性和投入的经济性、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测量标志保护的针对性。为此,《通知》提出了分类保护工作机制,将测量标志划分为重点保护、一般保护两大类,并据此编制了国家级测量标志分类保护方案。

 

  优化委托保管机制。由于当前测量标志由建设单位通过“一事一办”形式直接委托当地居民保管,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委托保管事项不知情,无法对辖区内委托保管的测量标志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委托保管沦为形式。为落实委托保管法定要求,解决当前委托保管机制不完善、效率不高、实效性差等问题,《通知》提出了优化委托保管机制的路径,以有效衔接标志建设、委托保管等工作环节。明确将国家级测量标志的点之记等成果移交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并由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承担国家级测量标志的委托保管工作,以充分发挥其熟悉当地情况、便于实施监督管理的优势。

 

  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为解决当前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缺乏信息化手段、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通知》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的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摸清测量标志管理现状,优化管理工作流程,规范测量标志保护工作,提升保护能力,为实现动态管理、有效管护、高效服务提供支撑。

 

  鼓励地方创新工作举措。现行《测量标志保护条例》规定的“义务保管制度”在现实中难以执行,多地已在实践中对一线管护人员发放补助津贴,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可探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针对测量标志用地保障政策性强、用地保障难的问题,《通知》提出各地可开展测量标志用地保障探索,为今后完善相关政策奠定基础。为有效降低测量标志保护成本和减少大规模开发建设造成的损毁,《通知》提出推动测量标志保护与空间规划、用地审批等业务信息共享,以便在空间规划、用地审批环节统筹测量标志保护工作。

 

推动建立机制健全、权责分明、分工合理的保护体系

 

  《通知》已提出具体的工作举措和任务要求,接下来如何推动测量标志保护工作?该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抓好落实,推动建立机制健全、权责分明、分工合理的测量标志保护体系,实现测量标志统筹联动保护、科学动态管理。

 

  一是移交相关成果资料。按照《通知》要求,梳理国家级测量标志点之记、坐标成果、委托保管协议等资料,按省级行政区划整体移交给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时提出分类保护要求。

 

  二是指导各地尽快摸清底数。指导各地尽快通过普查、巡查等方式查清本行政区域内测量标志的类型、等级、数量、状态等底数信息,做好委托保管协议的核查、确认等工作,建立测量标志管理基础数据库,为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督促各地制定分类保护方案。《国家级测量标志分类保护方案》将国家级测量标志划分为重点保护类和一般保护类,为精准保护国家级测量标志提供了遵循。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督促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本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其他非国家级测量标志的分类保护方案,列出分类保护清单,并抓好实施。

 

  四是加快建设全国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通知》提出要建成全国统一的、基于互联网的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启动需求调研和建设方案编制等工作,将全力推动确保2021年底前完成系统建设并上线运行。

 

  五是推动法规修订。现行《测量标志保护条例》中的义务保管制度、委托保管、有偿使用等条款已与实践不符。“我们在组织清理法规时,梳理并提出了相关修订建议,下一步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凝练思路,配合立法部门推动相关法规的修订。”该负责人表示。

 

  六是加强监督检查。自然资源部将逐步建立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各地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并通报评估结果,以确保《通知》中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经企业自愿申报、各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推荐、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我公司获评“山东省2024年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是对我单位过去几年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研发投入的积极肯定。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我单位将继续秉承科技创新的理念,加大科研投入,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4月15日,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在山东日照市举办2024年全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验人员培训班。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土测绘处一级主任科员任艇、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秘书长杨艳萍出席开班仪式,来自济南市(含中央驻济、省直单位)、枣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联络处)、测绘资质单位、会员单位从事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检验工作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620余人参加了第一期培训班。 开班式上,任艇代表省厅国土测绘处讲话时强调,一是质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质量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生命线,质检人员是保障质量的重要力量。在2023年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王广华部长向全体测绘工作者提出了“四个为”工作要求。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要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转型升级,服务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完善时空信息新型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价值,补齐基础数据管理制度政策供给短板,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监管。这些都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实现这些目标永远绕不开质量这条生命线。 二是质检工作依然存在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各单位质量意识明显提高,各级质量监管力度显著加强。但是,产品、成果和服务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上不重视、制度上不落实、能力上有欠缺。特别是近几年测绘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成果形式越来越丰富,比如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等新成果质检标准,都对质检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质量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道远。走好质检之路,需要抓思想、抓落实、抓培训。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重视了,行动上才会有落实。大家要认真学习关于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争当法律的维护者、质量的坚守者、数据的保护者。要从生产组织上找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抓质量,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同时,还要抓好培训。一方面抓好质检人员的培训,及时掌握最新行业动态;另一方面要抓好生产人员培训。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必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时刻紧绷质量这根弦。 此次培训,省厅国土测绘处、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给予高度重视,邀请业内专家授课,全面讲解质检、新技术规范标准、技术要求等,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实用性强,旨在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监督检查,强化全员业务质量意识,树立从业责任意识,扛起质检工作重任,守好测绘成果质量的生命线。要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落实到位,打造精品工程,靠质量求生存、谋发展。希望质检工作者勇担职责使命,全面提升测绘成果整体质量水平和测绘地理信息质检业务能力水平,助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高质量发展。 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测绘处委托,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协会对报名参加2024年全省测绘地理信息质检管理人员培训的3028人分五期进行培训。目前质检培训工作全部结束。  
为全面展示我省测绘地理信息最新成果,进一步激发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效能,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及时全面、精准可靠的地理信息服务,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了2024版《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目录》。目录涵盖测绘基准成果、基础测绘成果、专项测绘成果、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和地图产品五大方面,包含了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大地控制网、水准控制网、似大地水准面、数字线划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地表形变监测、实景三维山东、水下地形测绘及标准地图等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现向社会进行发布。 登录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官网(http://dnr.shandong.gov.cn/),在“省级网上政务大厅”栏目下点击“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即可查询。(地理信息管理处   国土测绘院  地图院)
2023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十大亮点   (按时间顺序)   01   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加快推进   2023年3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2-2025)》,对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建设任务、技术路线与方法、主要成果与汇集、组织实施等进行说明。11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成功完成首次实景三维相关软件测评并发布测评结果。2023年,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建设驶入快车道。我国已初步确立以现代测绘基准、实景三维中国、时空大数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基础测绘业务格局。   02   我国北斗系统、遥感卫星等空间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2023年5月、12月,第56颗、57和58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3颗卫星将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可靠性和服务性能,对支撑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和规模应用、推广北斗系统特色服务、为下一代北斗卫星的设计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11月,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2023年,我国成功发射多颗遥感卫星,其中SAR(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数量大幅增长,丰富了我国卫星遥感数据产品。3月,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女娲星座”首发4颗SAR卫星成功发射。5月,武汉大学、山东锋士等单位牵头研发的全球首颗Ka频段高分辨率SAR卫星“珞珈二号01星”成功发射。6月,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制的“绵阳星座”“涪城一号”SAR卫星成功发射。7月,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矿大南湖号”SAR卫星成功发射。8月,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的科研卫星、世界首颗地球同步轨道SAR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卫星(应急减灾高轨SAR卫星)成功发射。     03   清理拖欠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账款工作持续开展   2023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持续开展清理拖欠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账款工作的通知》,继续常态化做好清欠工作,并委托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开展监测工作。首次监测填报工作已于2023年7月完成,协会已将监测数据上报自然资源部。自2024年起,每年1月、7月填报2次。除自然资源系统外,协会还开展了各领域拖欠地理信息企业账款情况的调研,并向农业农村部、住建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国资委等提交了调研报告并得到积极反馈。   04   地理信息进一步助推自动驾驶发展   2023年,自然资源部先后发布了《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印发了有关自动驾驶地图安全应用的通知,修订了高级辅助驾驶地图审查技术规程,在确保地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全国范围内开放高级辅助驾驶地图普通道路应用,进一步释放地理信息潜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自动驾驶等新业态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以及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启动,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自动驾驶技术由测试示范稳步迈向商业化应用。   05   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2023年8月,《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10月印发了《关于学习贯彻<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 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以《意见》精神指导和推动产业发展和协会各方面工作。   06   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成功召开   2023年11月,由自然资源部指导,中国测绘学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德清成功召开。大会举办了主论坛、颁奖、科技与产业发展沙龙、37场分论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暨北斗应用博览会和“测绘地理信息+北斗”之夜等活动。1.2万多名测绘地理信息等相关领域工作者参会观展。   07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11月,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发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2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7787亿元,增速达到3.5%,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2年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业单位数量超过19.3万家,产业从业人员将近400万人。   08   百强、上市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88.5亿元,同比增长17.5%,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总额8.7%;71家内地地理信息上市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165.7亿元,同比增长11.4%,研发投入总额占营收总额11.1%。2023年,经纬股份、司南导航、禾赛科技、纳睿雷达等企业成功上市;道达天际、星图测控、星图维天信等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百强、上市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重视增强核心竞争力。各企业产品研发活动活跃,发布多项地理信息新产品新技术,软硬件产品不断迭代升级。   09   李清泉、童小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年11月,中国工程院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清泉院士长期从事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创新理论和自主装备研究,针对变形测量面临的“测快、测全、测准”挑战,构建动态精密工程测量理论方法,在瞬时变形、表观变形和内部变形测量等技术上取得开创性突破。童小华院士研究领域方向为行星测绘遥感,研究成果推动了测绘遥感从地球到深空天体、从广域到实时的技术发展, 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并支撑多项重大工程。   10   地理信息产业积极探索跨界融合创新发展   2023年,地理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潜能不断释放。地理信息产业各界积极探索跨界融合、深度应用、创新发展。5月,由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共同举办的“2023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推动地理信息与各应用领域之间进一步加强跨界交流与协作。协会各工作委员会在各领域不断探索、活动异彩纷呈,各产学研融合创新基地在成果转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各省级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在技术与应用创新等方面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推动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END  
为更好地提供专业技术服务,2024年1月5日我公司在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开设分公司,平阴公司负责人由王树森同志担任。
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  

主营业务

在线客服
客服热线
0531-85938870 0531-85938870
服务时间:
8:00 - 19:00
客服组:
在线客服
QQ:

联系我们

地址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时代总部基地六区50号楼503室

页面版权所有:千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备案号:鲁ICP备2020035783号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济南二分